巨推学院

“哈基米”从萌宠神曲到虐猫暗号:谁在摧毁我们的网络文化?

“哈基米”这个词,你可能在短视频里听过无数次。它曾是萌宠视频的甜蜜配乐,是云吸猫一族的通用语言,但如今,它却成了互联网上最撕裂的符号——有人用它表达对猫咪的喜爱,有人用它包装血腥与暴力,甚至有人通过它 ...

“哈基米”从萌宠神曲到虐猫暗号:谁在摧毁我们的网络文化?

“哈基米”这个词,你可能在短视频里听过无数次。它曾是萌宠视频的甜蜜配乐,是云吸猫一族的通用语言,但如今,它却成了互联网上最撕裂的符号——有人用它表达对猫咪的喜爱,有人用它包装血腥与暴力,甚至有人通过它掀起一场“文化复仇”。这场争议背后,不仅是梗的滥用,更是网络亚文化失控的缩影。

一、从“蜂蜜水”到“虐猫BGM”:哈基米的黑化之路

“哈基米”的起点本是二次元圈的一场乌龙。它源自日本手游《赛马娘》角色东海帝王哼唱的“蜂蜜水”空耳(谐音梗),后被UP主二次创作成魔性旋律,搭配萌宠视频走红抖音。然而,当“现充”(非二次元群体)误以为“哈基米”是“小猫”的日语时,一场定义权争夺战悄然爆发。

二次元粉丝指责现充“偷梗”,乐子人却从中嗅到了流量密码。他们将哈基米与猎奇视频结合:猫咪自残、高空坠落、流浪猫被捕食……配上加速版《See You Again》或哈基米变调BGM,美其名曰“爱猫TV”,实则用“地狱笑话”解构一切善意。

二、当梗成为武器:极端爱猫与反猫的战争

哈基米的变质,折射出更深层的群体对立。近年来,流浪猫管理争议激化,极端爱猫人士的“投喂至上”与反猫群体的“暴力扑杀”论水火不容。而“爱猫TV”的创作者,正是利用这种矛盾,将反猫情绪包装成抽象梗,例如:“今天我把哈基米泡开水了”——看似是泡蜂蜜水,实则暗示虐猫。

更讽刺的是,这场战争没有赢家。极端爱猫者因“街猫APP”等争议项目被批自私,反猫群体则以“解构主义”为盾牌,将暴力合理化。双方在哈基米的掩护下,将仇恨无限升级。

三、谁在操控这场“文化复仇”?

哈基米的滥用,本质是亚文化圈层的“报复性狂欢”。早期的赛马娘粉丝试图用极端手段夺回定义权,甚至不惜将哈基米与血腥意象绑定,只为“毁掉这个词”。然而,这种“自爆式反抗”反而让梗彻底失控,成为缝合抽象、反叛、暴力的终极烂梗。

与此同时,平台算法成了推手。猎奇内容因点击率高被不断推荐,而温和的养猫科普、宠物社交(如小红书的“猫税”热潮)反而被淹没。流量至上的逻辑下,越极端的内容越容易破圈。

四、我们还能救回“哈基米”吗?

当梗文化沦为情绪宣泄的工具,受害的不只是猫,还有每一个普通用户。对爱猫者而言,哈基米曾是跨越语言隔阂的桥梁;对创作者而言,它是表达创意的载体。但当它被恶意解构,所有人都成了“文化战争”的牺牲品。

或许,我们能做的不是消灭梗,而是警惕其背后的暴力逻辑。如果下一次,你刷到用哈基米配乐的猎奇视频,不妨问一句:这真的有趣,还是另一种残忍?


“哈基米”从萌宠神曲到虐猫暗号:谁在摧毁我们的网络文化?

互动话题

  1. 你认为“哈基米”的滥用是网络自由的体现,还是文化失控的开始?
  2. 如果你是宠物博主,会如何应对这种扭曲的梗文化?

(本文部分案例源自网络公开讨论,为避免不适,已隐去敏感细节。)

点击关注,加入讨论→ 这里不仅有萌宠,还有关于文化的深度思考。

分享到:
版权声明:本网页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zhanzhangtoutiao@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投诉

登录后发表评论

已有 0 人参与

评论

相关推荐

浅唱seo

1964篇文章

TA的文章
广告
广告
广告
  • 今日热文
  • 本周热文
  • 本月热文
      小编推荐    
      热门服务     更多>>>
      热门搜索     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