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杭州某科技公司以"业绩下滑"为由,单方面将30名员工薪资降低25%。销售主管小王在降薪通知书签字3天后,偶然发现《劳动合同法》第35条规定,最终通过劳动仲裁成功追回全部薪资差额。 《劳动合同法》第35条讲的什么呢,它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有几点: 降薪=变更劳动合同内容,必须双方协商一致; 未经同意的单方降薪通知,签字即视为同意; 协商过程必须留存书面证据; 那么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违法降薪套路有哪些呢? "暂时性降薪"口头承诺: "等公司渡过难关就补发"属于无效约定,必须书面明确补发时间和计算方式; "全员降薪"道德绑架: 即使召开职工大会表决通过,仍需与每位劳动者单独签订变更协议; "变相降薪"操作: 通过降低绩效系数、增加考核标准等方式实质降薪,同样涉嫌违法。 作为劳动者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维权呢,有以下几个步骤: 1?? 拒绝立即签字 当场回应:"我需要时间理解文件内容",法律规定劳动者有3日审阅期; 2?? 提交书面异议 使用EMS邮寄《不同意降薪告知书》,备注文件名称并保留送达凭证; 3?? 证据收集清单 原始劳动合同薪资条款; 工资条/银行流水记录; 降薪通知书面材料; 工作群相关聊天记录; 4?? 终极谈判话术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5条,我不同意此次薪资调整。如果公司坚持单方变更,我将依法申请劳动仲裁要求: ① 补发薪资差额及25%经济补偿金; ② 若因此解除合同,主张N倍赔偿金"; 劳动仲裁时效为知道权益受侵害起1年内。 明日预告:《公司威胁背调怎么办?劳动仲裁记录保密规则》——教你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6条消除职场威胁!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