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叶 众所周知,中国的可乐市场基本上是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为主。虽然也有中国本土品牌一直试图动摇自己在可乐行业的地位,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以娃哈哈的“非常可乐”为例。刚开始,娃哈哈的可乐在市场上大受欢迎,销量仅次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但最终还是被打败了。 事实上,王老吉和加多宝就像凉茶世界里的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据相关数据显示,王老吉持有70%的市场份额,其次是加多宝。相信大家都听说了王老吉和加多宝这两个品牌,他们就用一句“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的口号登上了人生的巅峰,成为国内饮料的领头羊,但之后因为商标,王老吉和加多宝开始打起了官司,但是最终还是加多宝败了,损失了几十亿,不仅不能用王老吉的名字,连包装颜色都有限。 而现在加多宝更是有着百亿的债务,而且创始人已经跑了14年,留下一堆乱七八糟的烂摊子,谁会想到这样一度风靡国内的饮料巨头倒下了。作为一个百年品牌,王老吉的创始人王泽邦于1828年创立了这一凉茶品牌。然而,在此之前,这种饮料在中国并没有被广泛接受,只有在岭南地区很受欢迎。随着凉茶的不断发展,凉茶瞬间开始突破地域限制逐渐进入全国市场。 在早期,王老吉被分为两个部分,被分成两个部分的原因有很多,一个是王泽邦在香港的后代,另一个是大陆的广药集团在管理。但十多年来,广药集团对王老吉的经营业绩并不理想。但在2005年,陈鸿道的出现改变了局面。作为香港红岛集团的创始人,陈鸿道从香港王泽邦的后裔手中购买了王老吉的香港商标,然后与广药集团签订了20年使用大陆商标的权利。陈鸿道还花高价买了王老吉的凉茶配方。 从那时起,王老吉开始高速发展,成为凉茶行业的领头羊。全国甚至掀起了“凉茶热潮”。就在这个时候,“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的口号更是风靡全国。就是因为陈鸿道的管理,王老吉的销售额一路飙升,在2004年的时候,王老吉的销售额突破1亿元。2008年的时候,中国汶川大地震发生,当时各地区、各企业纷纷捐款,不少企业捐款在百万左右。 但是此时此刻让人想不到的是,陈鸿道当时却拿出来了一亿来帮助汶川,而这一事件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众多媒体争相报道,公众也为这个慈善行为纷纷要“清空”王老吉。不得不说,就是因为这样一个举动,又在无形中给王老吉宣传了一下,同时也让王老吉又大赚了一笔,不得不佩服当时陈鸿道的头脑。 当年,王老吉的销售额超过100亿元,一度超过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销售额。在随后的不断发展中,王老吉也走上了正轨。2011年销售额突破200亿元。王老吉的稳定发展本可以让陈鸿道和广药都能赚钱,并帮助他们夺回被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两家外资企业占据的中国饮料市场份额。然而,在2012年,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2012年,广电突然禁止使用王老吉商标,并举报陈鸿道贿赂广电高层,低价出租王老吉商标。 此时,处于鼎盛时期的陈鸿道彻底失去了这个品牌,而陈鸿道被迫将品牌名称改为加多宝,可以说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这样送人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商标战的故事,大多数人可能都耳熟能详。而王老吉是现在的加多宝集团在过去花了很多钱来打造的凉茶品牌。许多人对加多宝表示同情,但加多宝在对广药集团的诉讼中经常处于不利地位。 旷日持久的官司造成了加多宝严重的内耗。加多宝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金、物力和人力,而且透支了自身的竞争实力。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加多宝疯狂洗脑的广告消失了,赞助和冠名的大型综艺节目也消失了,几乎没有人持有加多宝凉茶。而现在王老吉品牌的背后是广药集团,所以加多宝也需要找到一个支持者。 2017年8月10日,中粮包装发布公告,要求增加对加多宝的投资,8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加多宝王老吉的“红罐纠纷”作出终审裁定,当时宣布:加多宝与广药集团可以共同使用红罐凉茶的权利,而且互不侵权,不赔偿。其实这样来说的话是对加多宝有点不公平的,但是加多宝当时也只能认命。在王老吉创新发展大会18周年之际,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表示,王老吉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饮料品牌,年营收超过200亿元,甚至超过可口可乐,并获得国内市场销售冠军称号。 事实上,除了这一巨大成就,早在2016年,王老吉的年收入就达到了惊人的260亿元。2019年营收102.97亿元,全年净利润为13.8亿元,至此,漫长的争论已经结束,谁赢谁输,不言而喻,加多宝的结局实在令人遗憾。如今凉茶市场已基本尘埃落定,王老吉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根据这一发展趋势,王老吉未来将进一步蚕食凉茶市场。相比之下,加多宝创始人陈鸿道已经消失,不仅背负着130亿元的债务,同时也不知道会将加多宝带到哪里。加多宝在使用王老吉商标的20年间也赚了1500多亿,还冠名过中国好声音,在广告策略上拥有太多成功的案例,但还是败在了商标上,大家觉得怎么样? 本文由不凡智库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