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ZJY 近日,阿里巴巴发布了《2017年知识产权年度报告》,当中点名批评了一家充斥制售假货的电商平台,这家被阿里diss的电商,就是近几年势头正劲的拼多多。据悉,拼多多最初仅仅是腾讯微信的一个公众号,而据最近猎豹发布的电商APP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拼多多活跃用户数仅次于手机淘宝,达到2亿;其销售额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超过了京东十年的成果,达到了5000亿。 新型社交电商模式 在拼多多诞生之前,腾讯与阿里曾经牵手,想要借两家之力联手推出一种社交电商的新模式,不过遗憾的是,当时两家并未参透社交电商的真谛,因此合作并未能取得瞩目成果。然而,从腾讯微信公众号起步的拼多多,却发挥了朋友圈的巨大威力,通过朋友推荐和朋友转发微信朋友圈开始积累用户群,在腾讯的扶持中无意成功打开了社交电商的入口。 在前端,拼多多利用人们乐于手机分享的特点,推出低价拼团模式。这种模式通过朋友间的扩散,使用户数产生了裂变,而拼团产生的低价又进一步吸引用户。就这样,通过快速准确地聚焦需求,到了后端又将用户需求及时反馈给上游的生产商,供应商等,从而使定位更加准确。 但是,据去年电商平台投诉数据显示,被阿里巴巴发文批评的拼多多,投诉量达152宗,成为投诉热点。 质量良莠不齐 随着淘宝加强整改,淘宝正逐步摆脱便宜,高仿等标签,平台流量也向着有特色、有文化内涵的品牌和店铺倾斜。 而据拼多多部分卖家称,淘宝近几年门槛越来越高,打假力度也在加强,淘宝中很多廉价商品商家随之将阵地转移到新兴平台拼多多,这些廉价产品往往质量低乘,很多是商品压了多年的库存,有的衣物采用的甚至是甲醛超标之后低价处理给工厂的不合格面料。因为价格低至十几块乃至几块,就算消费者购买之后觉得不满意想退货,但其与运费相差无几的价格又常常让消费者只能认亏。 商家不合理处罚 不仅被顾客投诉,拼多多还经常被卖家投诉,尽管拼多多已杀入电商行业第一梯队,但其还只能算是一家创业公司,奉行不扣点的拼多多让大量商家趋之若鹜,但是随之为了留住消费者群体,拼多多却又上演过“罚款盈利“的闹剧。 去年,多名卖家驻守在拼多多上海总部讨要说法,其中一位是因货物迟发被拼多多判定虚假发货,扣款4万元并被冻结账户内十几万元的资产。另一位商家经营的货物通过审核并售卖后又被拼多多抽查并判定为“假货”,但是并未提供假货证明,随之商家还被处以全部销售额十倍的罚款。 拼团模式的短板 此外,如果哪天微信流量开始下滑,那么与微信联结紧密的拼多多商品销量必将受其影响,这个道理如同受微信推出,影响了与QQ联系紧密的应用群体一样。 电商平台拼多多,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来源:湖北品牌网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