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已经进入“金三银四”春招求职旺季。据了解,多家公司发布了高薪招贤的信息,有岗位月薪飙至8万元。 3月3日,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巴巴)旗下淘天有限公司正式启动2026届实习生招聘。本次实习生招聘预计发放1000多个offer,新增大量人工智能类岗位,其中,算法和人工智能类岗位合计占比近五成,涵盖算法、工程、产品、运营、设计等多个领域。 “我大致统计了一下,包含人工智能、智能算法相关的岗位,800多家企业里面有1/5的企业都会有这样的岗位需求,2万多个岗位大概有1/10,也就是2000个以上的岗位是面向人工智能相关的算法工程师。”浙江省杭州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赵钰琦说。 事实上,自2月以来,美团、滴滴、蚂蚁集团、宇树科技、DeepSeek、智谱等多家企业开始对外发布招聘信息,岗位涉及人形机器人硬件结构工程师及各类算法工程师,月薪为1万元至8万元。 例如,小米集团日前招聘“AI大模型”相关工程师和研发人员,月薪为4.5万元至7.5万元,经计算,年薪最高达120万元人民币。华为也在上海青浦高薪招聘 AI 大模型技术人才,月薪为3.5万元至6.5万元,年薪高达104万元。 京东科技集团的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岗位,月薪为5万元至8万元;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产品经理,月薪为3万元至5万元。 腾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人工智能产品总监,月薪为7万元至10万元。对于应届生,该公司也开放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产品经理岗位,月薪为1.5万元至2万元。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5新春开工首周人才供需趋势洞察》显示,今年春招季人工智能岗位呈现“量价齐升”的趋势。从2025新春开工首周新发职位行业增长统计来看,学术科研、物联网、人工智能位居行业前三,较上年开工首周分别增长51.48%、34.10%和18.25%;从招聘薪资来看,人工智能行业的高薪区间岗位比重较高,20万元以上年薪岗位的占比为58.19%,50万元以上年薪岗位的占比为13.35%,远远超过其他行业。 麦肯锡最新报告显示,到2030年,中国对AI专业人才的需求预计将达到600万人,而人才缺口可能高达400万人。 目前,各地政府积极出台政策举措,支持培育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例如,3月3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的《深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提出,鼓励本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快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和专业建设,支持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及人才实训基地。加强人工智能终端领域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创业团队来深发展。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安居和办公空间支持体系。 高等院校也在加快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和专业建设。据报道,清华大学决定有序适度扩大本科招生规模,2025年拟增加约150名本科生招生名额,同时将成立新的本科通识书院,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 “AI+”产业飞速发展,我们的“饭碗”还保得住吗? “我觉得未来人工智能取代的不是‘人’,而是取代不会人工智能的人。”山东省人工智能协会秘书长苏冠群认为,人工智能人才既要依靠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培养,又不能仅仅局限于人工智能专业。“纵观整个人工智能相关市场,目前还缺少大量复合型的人才,如果有人既懂人工智能又很懂某个行业,那这样的人才一定会受欢迎。” 中国商报综合自央视网、证券日报等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