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推学院

科技行业观察:阿里巴巴追加3800亿投入云计算;奥飞数据加码48亿扩建智算中心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商业航天与“人工智能+”成为两大核心方向。在商业航天领域,中国正加速推进卫星星座建设;在算力领域,大模型应用的深化推动云厂商持续加码基础设施。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商业航天与“人工智能+”成为两大核心方向。在商业航天领域,中国正加速推进卫星星座建设;在算力领域,大模型应用的深化推动云厂商持续加码基础设施。阿里巴巴、奥飞数据等企业积极响应政策导向,通过追加投资和战略合作抢占技术制高点。

一、政策驱动下的企业战略布局

商业航天与6G战略加速落地

根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商业航天连续第二年成为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首次提出培育6G等新兴产业。2024年中国完成68次航天器发射,部署“千帆”“吉利”“云遥”等星座卫星超100颗,但与国际头部星座规模仍存在差距。当前,星端和发射端引入民营资本成为降本增效的关键路径,产业链持续呈现扩张态势。

云厂商加码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阿里巴巴于2025年2月宣布未来三年投入至少3800亿元建设云计算和AI基础设施,重点支持大模型应用落地。与此同时,奥飞数据宣布将“新一代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产业园”项目投资额从40亿元追加至48亿元,计划新增6375个高功率机柜,以满足智能算力需求。此外,科华数据与北方算网达成合作,共同推进算力资源调度和AI大模型应用,进一步巩固京津冀区域的算力枢纽地位。

市场资本动向与技术协同效应

奥飞数据的廊坊产业园项目土建已全部完工,部分数据中心交付客户使用,其股价在2025年3月6日单日涨幅超10%,反映出市场对算力基础设施的强烈信心。国际数据公司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1037.3EFLOPS,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达46.2%,云计算与AI产业的协同效应正在加速释放。

二、产业链扩张与技术迭代挑战

商业航天产业链的扩张瓶颈

尽管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迅速,但国内星座规模与海外头部企业仍存在明显差距。卫星作为6G的重要组成部分,需通过民营资本引入提升发射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当前,产业链企业在星载设备、地面终端等环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应对全球化竞争。

算力需求激增下的技术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行动推进,智能终端(如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扩展,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奥飞数据在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2%,但因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净利润承压,凸显行业扩张与盈利平衡的挑战。国际数据公司指出,2025年智能算力单位投资成本较传统数据中心更高,技术迭代压力进一步凸显。

政策支持与市场风险并存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支持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但政策效果与市场需求匹配仍需时间验证。例如,奥飞数据在加码智算中心的同时提示“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反映出产业链扩张需兼顾技术投入与商业化落地能力。

本文源自金融界
分享到:
版权声明:本网页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zhanzhangtoutiao@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投诉

登录后发表评论

已有 0 人参与

评论

相关推荐

梦情夜星

3007篇文章

TA的文章
广告
广告
广告
  • 今日热文
  • 本周热文
  • 本月热文
      小编推荐    
      热门服务     更多>>>
      热门搜索     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