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推学院

瘫痪老人被抬进银行办业务,服务不当引发争议如何防范?丨小琳说舆情

导 读:近期,一起“瘫痪老人被家属用担架抬入银行办理业务”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不仅考验了涉事银行的危机应对能力,更促使银行业整体对适老化服务进行深刻反思。本文将从声誉风险的角度,深度剖析该事件背后 ...

瘫痪老人被抬进银行办业务,服务不当引发争议如何防范?丨小琳说舆情

导 读:

近期,一起“瘫痪老人被家属用担架抬入银行办理业务”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不仅考验了涉事银行的危机应对能力,更促使银行业整体对适老化服务进行深刻反思。本文将从声誉风险的角度,深度剖析该事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作者|中华合作时报 岳乙琳


“银行的规定太死板了,难道就不能变通一下吗?老人行动不便,家属抬着担架来办理业务,看着都让人心疼。”

“银行不是有上门服务吗?电视剧《城中之城》就是这样的。”

“抬来了就说可以上门服务,不来就必须本人到场。”

近日,某大型国有银行一家县级支行因一则“瘫痪老人被家属用担架抬入银行办理业务”的视频而深陷舆论漩涡。视频显示,老人躺在担架上,在家属的陪同下被抬入银行办理业务,迅速引发了群众围观。此后,事件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全网兴起了一场关于银行服务人性化缺失的大讨论。

网络上,相关文章频出,《银行再现“担架抬人”办业务!曝光后撇清责任:我们没要求抬来啊》《老人被抬银行改密码事件发酵,银行回应背后藏着这三个细节》……相关内容被杭州日报、南昌晚报、省级银行业协会等媒体和机构大量转发,伴随大量自媒体转载,讨论热度居高不下。

本事件不仅是对涉事银行应对能力的直接考验,更是对银行业适老化服务的一次深刻反思。之前,相似事件屡见不鲜,极端案例也时有发生,比如:七旬老人重病住院急需用钱,家属拿着存折取款被要求本人到场,结果老人被抬到银行后当场去世。

适老化服务本应成为连接银行与老年人之间的温暖桥梁,却为何成为了舆情“导火索”?今天,小琳和大家分析本次事件的舆情风险点,以及银行应该如何避免此类声誉风险。

1

“小事件引发“大舆情

事情发生在2025年春节前夕,视频中,银行大厅内,担架上的老人、滑落在地的被褥、手忙脚乱的家属,都让这个画面显得心酸又荒唐,周围群众的注视让视频平添了几分凝重。

瘫痪老人被抬进银行办业务,服务不当引发争议如何防范?丨小琳说舆情


此后,该银行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表示:“老人用的是银行卡,需要重置密码,是他们自己抬过来的,我们也没有要求。按道理说,我们不忙的时候,人员够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提供延伸服务的。”

看似是一件服务不当的“小事”,实则反映出该银行员工服务敏感度和舆情应对能力的缺失,应对不当导致舆情不断发酵,甚至出现了次生舆情。

前置化服务缺失。对于涉及瘫痪老人这一典型弱势群体的服务需求,该银行显然缺乏足够的敏感度和重视程度。前置化适老服务宣传不当、家属不了解上门服务、不清楚银行的咨询电话、家属提出上门服务却被银行搪塞拒绝,都可能导致老人被抬到银行

回应内容不当。银行在回应媒体质询时,下意识以“不知情”的托词来推卸责任,这种片面的否认,被公众指责为不负责任的推诿之举。缺乏基本诚意与担当的回应,非但没有平息公众的怒火,反而使得舆情危机愈演愈烈。

缺少声誉风险防范意识。在银行厅堂内,该行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任由老人被放在大厅内的地面上,办事过程和客户发生争执,未有相关工作人员制止其他在场人员的拍摄行为。事后,也仅在媒体追问下被动发声,错失了平息事态的黄金时机。

此后,银行在回应中将“业务不忙”作为上门服务的前提,这种含糊其辞且缺乏诚意的表述无疑触碰了社会的痛点。有网民在网络上提出质疑,“银行强调‘不忙时’才上门,可银行何时不忙?全国银行业平均每天每个网点接待客户超200人次,‘不忙’似乎成了空话,这不是变相拒绝服务吗?”

在老龄化社会与数字化转型的双重背景下,老年群体在银行办理业务时面临的挑战日益凸显。当数字化服务不是便利而是阻碍时,银行需要提供的服务更加人性化、便捷化,涉事银行的回应明显与公众期待背道而驰。这说明,该行缺乏防范和应对声誉风险的意识、能力、手段,对外发声口径也未经过统一确认。

补救措施缺乏诚意。银行虽在回应中提及可提供上门服务,然而表述含糊其辞,未对申请流程及具体条件进行详尽阐述,更未明确针对特殊群体制定服务流程优化方案。这种缺乏透明度与具体性的回应,使得所谓的上门服务措施显得空洞无物,难以真正惠及有需求的特殊群体,表现为对公众期待的敷衍塞责,对于后期挽回银行形象未起作用。

2

解决舆情的办法,在舆情之外


解决舆情的根本之道,往往潜藏于舆情风波之外,恰如古语所云:“跳出棋局看棋局”,方能洞察全局,把握先机。解决舆情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好预防、避免舆情的发生。

完善适老化服务标准与流程。一方面,银行应注意制度完善,即制定明确的服务标准,从服务态度、服务流程、服务设施等方面,确保员工执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寻”,保障服务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银行应保障优质服务宣讲到位,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官方平台的公共流量,或者微信社群等私域流量,提高银行服务信息的曝光度;在周边社区举办金融讲座、理财沙龙等活动,现场讲解银行的服务内容和优势。

设置厅堂服务声誉风险预案。预设可能引发声誉风险的场景,将厅堂内员工区分为应急领导小组、现场指挥组、客户服务组、信息报送组等多个组别,各小组各司其职,一旦发生适老化服务不当事件,迅速根据预案响应。

加强员工培训与监督。通过培训,提升员工服务意识,从前置化服务层面避免声誉风险;加强服务监督,有效发挥银行监督管理主体责任,建立服务监督机制,对员工的服务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并纠正服务中的问题。
单纯的应对与辩解,不过是治标之策;唯有从根本上审视并优化服务流程、强化社会责任担当、建立并维护透明高效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体系,方能在公众心中树立起值得信赖的正面形象,有效抵御潜在声誉风险。

↑↑↑点击上图获取

《2025农商银行转型趋势报告》完整版

瘫痪老人被抬进银行办业务,服务不当引发争议如何防范?丨小琳说舆情

百万读者都在看

某银行员工“欺压”邻居,银行人“八小时外”的声誉风险如何防范?丨小琳说舆情

不法贷款中介套路深,农商银行如何防范声誉风险?丨小琳说舆情

银行把客户资料当废品卖,这类声誉风险如何防范?丨小琳说舆情

瘫痪老人被抬进银行办业务,服务不当引发争议如何防范?丨小琳说舆情

瘫痪老人被抬进银行办业务,服务不当引发争议如何防范?丨小琳说舆情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监制/李彩琴 责编/岳乙琳 制作/韩思佳
分享到:
版权声明:本网页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zhanzhangtoutiao@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投诉

登录后发表评论

已有 0 人参与

评论

相关推荐

老酒挽旧人

1977篇文章

TA的文章
广告
广告
广告
  • 今日热文
  • 本周热文
  • 本月热文
      小编推荐    
      热门服务     更多>>>
      热门搜索     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