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沦为“网抑云” 早年,“QQ空间”里青春伤痛式的非主流说说独占鳌头,但随着80后、90后的“秃头”,过往的“爱恨情仇”也渐渐消散。伴随着民谣的复兴,网易云也出现了一些曲解其含义的“网抑云文艺派”。 网易云热评中“丧文化”的泛滥: 评论区充斥着大量矫揉做作、迷茫感伤、复制粘贴的口水话,造成信息同质化严重,不断消费“网易云村民”的社交感情。因“音乐+社交”模式大火的网易云,此次被来自四面八方的嘲笑砸得眼冒金星。 事实上,这些年来因“版权问题”网易云歌单越变越灰。为了获得版权,网易云费劲苦心,但前面的火没扑灭,后面的又烧了起来,用户体验感越来越差。 “5%听音乐,50%看评论”的红利也渐渐降低。不加把关管控的后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那些关于“音乐背景和歌曲者的科普”和“正常情感的抒发”也渐渐石沉大海。评论区冒名的“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事实上这并不能引起公众对“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正向关注。 那些“虚假”、“矫揉做作”的标签被贴在“抑郁症患者”身上,长期“同质化”的评论导致那些富有同情心和同理性的用户感受到浓浓的“被欺骗感”,导致用户“共情感”降低。 老用户失去了点赞和评论的欲望,新用户沉迷于“虚假的认同感”中无法自拔。 故事的结局里,评论区里洋溢着“伤感骗子们”受到关注的“喜悦和狂欢”。 “网抑云”引发群嘲“不负众望”。 在全社会都宣传“正能量”时,一定情况下会加注这种“文化水泥”。 我们被剥夺了表达自己“负能量”的权利,如果你发表了“负能量”的言论,在你的社交环境里,你就是一个不积极不向上,甚至是颓废脆弱的代言人。 你抒发自己的糟糕的情绪,就是给他人散播负能量言论,感染了周围人,就是你的错。 但,没有一个人会整天,整月,甚至整年都是积极向上的,每个人有时候都需要一个恰到好处的情感宣泄口,可能是一首歌、一个电影、一次聚会……媒介平台给予在线下不善于社交的人一个发言的。 毕竟这个社会,还有一部分懂事的人,从不善于在生活中表达自己的悲伤面,我们要给这一部分人去倾诉的机会。 所以,戴上耳机,听你的歌,走你的路,两手插兜,谁也别顾。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