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海淀区融科资讯中心,DeepSeek的办公室位于五楼,而百度的投资部门就在他们头顶的六楼。微妙的距离,恰似两家公司在AI浪潮中的命运。当DeepSeek以开源大模型掀起行业海啸时,百度不得不在2025年2月16日深夜官宣全面接入对手的技术。这场被网友戏称为“六楼向五楼低头”的戏剧性合作,揭开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残酷的技术迭代篇章。 从音乐、文学、外卖到智能驾驶,百度总在黎明前点亮火把,却在朝阳升起时被后来者淹没。这种宿命般的“起早赶晚”,在AI大模型时代达到顶峰:2010年便成立自然语言处理部的技术先驱,最终要靠接入创业公司模型来守卫搜索护城河。笔者发现,搜索“Deepseek官网”时前四条仍是竞价广告,而真正的官网蜷缩在第五条。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中国谷歌”,已然在商业化泥潭与技术创新力的双重绞杀下,暴露出帝国根基的裂痕。 战略设计的悖论李彦宏错了。 错得离谱。 1999年,这位出生在山西阳泉的李彦宏带着搜索引擎的专利回国创业时,中国互联网还是一片荒原。那时的百度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切开中文世界的混沌,让信息流动的速度第一次超过了流言蜚语。二十五年后,当百度世界大会的镁光灯打在李彦宏脸上时,这位中国互联网初代教父的脸上,却浮现出一种近乎悲壮的平静。他宣布百度要“打造数百万个超级应用”,台下掌声稀落,互联网江湖早已换了人间。 2024年财报显示,百度核心业务中,曾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的智能驾驶业务,季度订单量刚过百万门槛,但在万亿级市场里仍未挤入前三;文心大模型尽管日均调用量暴涨33倍,却因体验差距导致22%的搜索结果被迫掺杂AI生成内容来维持用户留存;讽刺的是,当李彦宏在迪拜峰会上大谈“创新源于成本降低”时,百度搜索团队正在连夜调试DeepSeek的接口。这家曾被其视为“无需重视”的创业公司,如今成了续命良药。 这种战略层面的认知失调,在2024年达到巅峰。李彦宏年初还在Create开发者大会上断言“开源模型会越来越落后”,年末却宣布文心大模型全面开源;曾宣称“中国不会出现第二个OpenAI”的预言者,最终在业绩会上坦承“从DeepSeek学到了开源的价值”。这种180度的战略漂移,像极了一个苦心钻研独门秘籍的武林高手,却在决战前夜把佩剑递给对手,还安慰自己“江湖不是打打杀杀”。 有人说,李彦宏是互联网行业的“完美主义者”,但完美主义的另一面,往往是优柔寡断。李彦宏常说“创新是不能被计划的”,但百度这些年最大的问题,恰恰在于太想“计划创新”。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百度总在风口最盛时高举旗帜,却在赛道拥挤时悄然离场。2014年百度外卖豪掷200亿补贴市场,却在美团和饿了么烧钱大战的关键时刻选择“战略性撤退”,理由是“要专注人工智能”。结果人工智能没等来爆发,外卖市场早已江山易主。明明手握地图、贴吧、知道等王牌,却硬生生把自己困在“入口焦虑”的套子里,最终被微信和抖音们用“超级应用”的降维打击碾碎了帝国边界。 要我说,百度这些年就像个老韭菜,总在最高点入场,最低点割肉。 决策者与商业模式李彦宏的温文尔雅曾是百度最好的名片,但在互联网丛林法则面前,这种气质成了致命毒药。2019年李彦宏在演讲中被泼水后的淡定微笑,更像是对百度命运的预言:当字节跳动用“大力出奇迹”的蛮劲撕开视频战场,当阿里云在政企市场横冲直撞时,百度还在优雅地论证“Robotaxi(萝卜快跑)比人类安全10倍”。可资本市场要的不是实验室数据,而是能颠覆滴滴的商业模式。 这种温和甚至渗透到技术路线选择。当OpenAI用GPT-4狂飙突进时,百度还在纠结“闭源模型的成本优势”;当阿里用Qwen系列模型攻占全球开源社区时,百度却把资源分散在智能体、数字人直播、自动驾驶等十余个赛道。结果就是:苹果选择阿里而非百度作为中国AI合作伙伴时,给出的理由直戳痛点:“文心一言的商业化成熟度不足”。这记耳光不仅打掉了百度的技术光环,更暴露出其生态布局的致命短板:什么都想要,最后什么都抓不住。 曾经引以为傲的“竞价排名”商业模式,现在看来不过是一颗毒苹果,慢慢腐蚀着“Baidu.com”的创新基因。 在百度大厦的展示厅里,陈列着2017年李彦宏乘坐无人车被交警拦下的历史照片。这张本应象征技术勇气的影像,在笔者看来,应该这样解读:当企业过分沉迷于现有商业模式的“舒适区”,再超前的技术布局也会在现实路障前停滞不前。当小红书用种草笔记重构信息分发,当微信搜一搜借DeepSeek实现语义理解跃迁,百度最核心的搜索场景,正从技术高地退化为广告展位。 这种自我蚕食的恶性循环早有伏笔。2013年百度斥资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试图抢占移动端入口,却在App生态战中败给微信小程序;2015年重金押注O2O,最终看着美团吞噬外卖市场;即便是引以为傲的自动驾驶,也因过度依赖Robotaxi模式错过乘用车前装量产窗口。每一次战略收缩的背后,都能看到竞价排名这台“现金奶牛”的身影:爱奇艺贡献了近三成收入,而广告业务仍是七成以上。当每个季度的财报压力袭来,那些需要长期投入的硬核技术,终究敌不过广告位竞价系统的叮咚作响。 巨头觉醒与路径依赖百度最大的悲哀,或许在于它太懂得如何赚钱。当谷歌用安卓系统重构移动生态时,百度还在为医疗广告的暴利狂欢;当ChatGPT开始解构搜索逻辑时,李彦宏却宣布“AI搜索需要用户自己判断答案”——这种既要拥抱变革又要维护既得利益的拧巴姿态,最终让百度搜索接入DeepSeek的决策,看起来更像是在自家客厅给竞争对手搭擂台。 2月16日深夜的官宣,本质上是一场搜索入口的诺曼底登陆。微信搜一搜接入DeepSeek-R1的72小时后,百度搜索的跟进已不是技术选择,而是生存必需。用户在微信对话框就能获得深度推理答案时,打开另一个App输入关键词的行为本身就成了多余动作。李彦宏或许想起了2003年谷歌退出中国时的场景,只是这次,架在百度脖子上的刀,来自更底层的技术代际差。 DeepSeek通过开源生态将模型能力注入无数垂直场景,百度却仍在用“AI+搜索”的单一维度作战。财报中26%的智能云增长看似亮眼,实则是将服务器租给他人训练模型的“卖水生意”;自动驾驶订单量的增长,掩盖不了乘用车前装市场渗透率不足1%的尴尬。更残酷的是,当互联网进入“超级App+顶尖模型”的融合时代,百度手中已没有能与微信、抖音抗衡的流量王牌。即便接入了DeepSeek,搜索框里的广告依然在劝退新一代用户。 输掉的不只是技术,更是时代的叙事权如今的中国互联网,出现了罕见的“技术平权”现象。当BAT争相拥抱同一家创业公司的开源模型,当微信和百度搜索用着相同的技术底层,行业第一次出现了“技术领先不等于商业垄断”的奇观。互联网战争,早已不是单点技术的比拼,而是生态话语权的争夺。算法可以开源,算力可以购买,但用户场景的深耕与生态的黏性,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阿里能用电商数据喂养AI模型,字节跳动用短视频训练推荐算法,腾讯靠社交关系构建护城河,而百度,这个曾经的信息枢纽,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弄丢了用户的数字身份。当李彦宏在阿联酋大谈“自动驾驶安全10倍”时,无数网友们正在用DeepSeek生成的段子调侃:“百度就像个穿着西装的马拉松选手,起跑时永远领先,却在每个弯道被穿运动裤的年轻人超越”。 百度今天的困境,本质上是整个中国互联网的缩影:人口红利见顶、模式创新枯竭,曾经“赢家通吃”的法则正在失效。而OpenAI和DeepSeek早已证明,真正值钱的是开发者生态、是从开源社区涌出的“技术洪水”,而非用户数量。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重构了短信业务,DeepSeek们正在用代码重写商业规则。 李彦宏和他的百度始终没想清楚,自己到底是技术供应商、生态搭建者,还是流量贩子。当这三个角色互相拉扯时,所谓的“七项战略取舍”就成了面面俱到的妥协宣言。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缺席名单上的百度,此刻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从音乐、文学到AI,百度总在重复同样的剧本:用技术理想主义开场,用商业现实主义退场,最后在财报电话会上用“聚焦核心业务”掩饰败局。 DeepSeek用开源生态重构行业规则,阿里带着Qwen模型走进苹果生态,百度终于明白:互联网的终极战场不在实验室,而在用户手指滑动屏幕的瞬间。可惜这个道理,百度用了二十五年才读懂。而市场留给温和者的时间,从来不会超过二十五个月。 也许,历史会给李彦宏更宽容的评价。毕竟是他最早将深度学习实验室升至集团战略级,是他在BAT中率先喊出“互联网下一幕是人工智能”,也是他在2023年顶着资本的压力发布“文心一言”。但当这些先知般的判断,最终都沦为对手腾飞的垫脚石时,我们不得不承认: 在互联网的丛林里,看见未来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像野兽般撕咬当下。 (全文完) 今日互动话题:你认为李彦宏和百度,输在了哪里?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百度搜索宣布将全面接入DeepSeek##文心一言##deepseek##李彦宏##DeepSeek开源对行业影响几何#?#阿里云副总裁李飞飞谈DeepSeek开源周#?#DeepSeek开源第三日 行业影响几何#?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