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想打游戏放松,却总被队友喷到自闭? 当996社畜的键盘撞上电竞老炮的毒舌,这场跨服对喷注定是场不对称战争,直到我发现了这款能施展DeepSeek毒舌功底的AI翻译软件——鲸喷DeepRant。 点击看似官方出品的网址一看,只有四个朴实无华的大字——吵架包赢。 “官网”地址(进入后点击会跳转到具体项目地址)): https://deeprant.com/ 这个官网看似山寨,实则也确实山寨。 作者表示,他并没有为该软件写官网,这是来自某个使用了该软件的老哥用爱发电的成果。 但实际上,与其说是用爱发电,不如说这款软件是在用“恨”发电。 它并不是来自某个大公司,而是来自曾独立开发出胃之书App、陌生人闹钟App等应用的赵纯想,制作软件的起源就是来自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 或许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才能正中跨服游戏玩家的痛点,意外成为不少跨服游戏爱好者的最爱。截止目前,DeepRant在Github已经1.2k星,大有“无心插柳柳成荫”之势。 号称“吵架包赢”的DeepRant怎么用? DeepSeek这波热潮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它在语言能力方面的“天赋”常常让人眼前一亮,也是其爆火的重要因素。 而DeepRant最大的特点莫过于能够发挥AI的毒舌属性,不用切屏,直接把你输入的中文转换成外语,覆盖中、英、日、韩、法、西等多种主流语言,支持包括Dota2、CSGO、PUBG、守望先锋、魔兽世界、Apex等主流游戏,还提供了多种模式:
在“毒舌模式”下,DeepRant能够让我们快速化身电竞“钢琴家”,实现一秒五喷的稳定输出。 “专业模式”的DeepRant能够快速地把简单的话语转换成游戏语言,方便快速进行战术交流。 “自动模式”在实测中基本上会更偏向朴实无华地直接翻译,即使是输出比较具有攻击性的言论,基本上也都会选择直译。 DeepRant还提供了一批可自定义的常用语,能够使用快捷键快速调用,使用预存指令+翻译就能让队友迅速响应。 据介绍,DeepRant基于Tauri框架开发,支持Windows和macOS等操作系统,内存占用低(低于50MB),对游戏帧率几乎没有影响。在使用中,我们还可以在“AI模型”一栏选择三种预设的AI模型,或使用自定义API。 官网下载后,打开软件,选择游戏、语言和所需的模式,随后就可以直接打开游戏。 当我们在文本框输入内容之后,点击快捷键ALT+T(快捷键可自定义),文本框中会出现“翻译中……”等字样,随后便会在文本框生成翻译后的文本。 DeepRant实测:是地域黑王者,也是i人嘴替 我们首先测试的是《Dota2》,这款游戏作为MOBA类游戏的代表作品,诞生十余年来一直广受玩家喜爱,后续的同类游戏例如《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等都能看到它的影子,也是实测使用DeepRant适配度最高的游戏。 《Dota2》游戏地图???? 在进入游戏前,我们先打开DeepRant,选择好模式后将其最小化,就可以不用再管。当然,如果中途需要换模式也可以直接切屏出来更换即可,不用重启游戏。 游戏中有文本框的地方都能使用DeepRant,换言之,你既能在游戏中的公屏上大胆开麦,也可以结束后和坑货队友私聊输出。 在输入“就这水平也配打中单?”后,不同模式的输出: 嘴臭模式?
专业翻译模式?
自动模式?
我们换句话试试,在输入“快来参团,别发育了”,不同模式的输出: 嘴臭模式?
专业模式&自动模式?
除了英语以外,我们还试了下其他的语言,意外地发现:DeepRant不仅能很好地完成翻译的工作,还会根据翻译模式语言选择进行一些地域性的攻击。 例如,当我们选择“东南亚英语”,输入“就这水平也配打中单?”,“嘴臭模式”生成的内容会结合语言来嘲讽特定地区玩家的操作,相比以往普通机翻,它能更精准地传达嘲讽语气,让翻译多一些“人味”,少一些“人机味”。
当我们切换到“日语”,输入“就这水平也配打中单?”,DeepRant嘴臭模式的输出:
当然,如果对面是国人朋友,我们还可以选择“中译中”,也就是把翻译前后的语言都设置成中文,达成一种“i人嘴替”的效果。将一句简单的词句一秒扩写,转换成贴吧老哥毒舌评论,无论俚语、专业术语还是战术布置,都能提供准确翻译,避免很多i人常常出现“午夜梦回惊坐起,想起白天吵架没发挥好”的病症,很符合“吵架包赢”的Slogan。 输入“就这水平也配打中单”,DeepRant嘴臭模式输出:
DeepRant之所以能有如此功底,离不开其背后的DeepSeek大模型,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目前测试中DeepSeek R1仍然不太稳定,容易出现卡顿和错误,使用阶跃星辰step-2-16k基本上都能响应。 游戏中出现的报错情况 在很多电竞场景中,可能一波团战里面不到一秒钟的延迟就足以影响团战的胜负,所以一些战术交流、报位置等都需要更迅速,很多专门术语也由此而来。但很多时候这些术语在不同游戏中又会有不同的含义,例如“push”在《Dota2》中是“推塔”,但在《PUBG》中则意为“冲房区”。 在日常的交流中,很多游戏为了让交流气氛更为和谐,常常还会屏蔽一些玩家发言词语,使很多游戏中出现了玩家之间的“黑话”。这类表达常常会让普通翻译工具出现语义的误判,却能成为AI翻译软件的突破点——通过上下文理解与动态学习能力,精准捕捉“补刀=最后一击”“GG=认输”等游戏术语,结合“嘴臭模式”自动适配电竞圈层形成地道的表达。 不过可惜的是,我们试了下其他的游戏,例如《英雄联盟》和近期国服刚刚回归的《守望先锋》,虽然言语依然辛辣,但很多时候仍然会出现《DOTA2》术语,显然软件并没有发挥出AI翻译在不同游戏中的能力,可能还需要等待进一步适配。 使用DeepRant在《守望先锋》游戏中也会出现“noob”“camping”等词汇 另一个有些遗憾的地方在于,之前小红书推出AI翻译的时候,曾经有网友通过提示词玩出了各种花样,DeepRant还无法通过提示词直接生成内容,如果能有更多玩法或许会更好玩。 不过,作者也曾在回复网友评论时表示,后面将会推出更多模式,值得期待。 AI+游戏,新的陪伴需求赛道? 开年以来DeepSeek的爆火,着实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迟来的“GPT时刻”,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各种AI应用的涌现。 但实际上,关于AI在游戏中的应用由来已久,此前“AI新榜”也测评过一些游戏上的AI应用,但大多都是辅助陪伴类的游戏智能体。 例如,由华人Robert Yang推出的《我的世界》智能体Altera Bots,这些智能体能够像真人玩家一样自主游戏,玩家可以通过聊天与其互动,也可以指示智能体执行特定任务。 不久前谷歌发布Gemini 2.0,也提到AI在游戏中的应用,谷歌对它们的定义是:它能看懂你在玩什么游戏,理解游戏画面里发生的事情,然后实时跟你聊天,给你建议该怎么玩。就像有个资深玩家朋友在旁边指点你。 谷歌还与一些公司合作,为部分游戏提供了定制化的策略,例如在《部落冲突》这样的策略游戏和《卡通农场》这样的模拟经营游戏中测试AI。 Google演示Gemini 2.0游戏智能体通过多模态识别游戏内容并给出建议 毫无疑问,这种基于多模态的游戏内交互可能才是游戏陪伴类应用的最终形态。但这类AI伙伴更接近于NPC(非玩家角色),所以它的强弱就会对玩家的游戏体验产生很直接的影响:
而且不同类型的玩家对于AI伙伴的能力期待也有所不同,比如,剧情党希望有人带领自己全程无难度“畅玩”体验剧情,但操作党又觉得不自己上手打游戏等于白玩,这就是此类产品最大的困境。 因此也有一类产品主打“陪伴”,虽然也能提供一定的游戏指导,但更大的作用是为游戏增加了一个随时“搭话”的伙伴,甚至还有人用它来“谈恋爱”,比如一款专做猫娘桌宠的AI应用“逗逗游戏伙伴”。(相关阅读:B站前副总裁做了款AI游戏助手,二次元却用它来谈恋爱?) “趴”在屏幕边缘的逗逗AI游戏伙伴?? 这款应用近期也在“AI新榜”推出的“AI产品榜”上入围国内榜前十,可见其影响力。 来自AI新榜国内榜? 归根结底,之所以游戏陪伴类的AI应用能大受欢迎,背后的原因可以用一句经典的标语来概括——游戏的最高配置是朋友。 很多时候,吸引我们的或许并非游戏本身,而是有朋友一起交流合作。 交流能力的重要性,也在其中得以凸显。年前“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时,也掀起了一波语言学习热潮,中美网友在小红书评论区互教数学英语作业,多邻国中文课程用户激增216%的奇景,印证了语言互通才是跨服联机的终极“外设”。 当然,营造和谐友善的游戏氛围是每位玩家的义务,但偶尔开麦逗乐,也能更好地体验跨服游戏的“乐趣”。 毕竟,在游戏世界的黑暗森林里,礼貌是文明的火把,而“嘴臭”才是生存的钢枪,而DeepRant这类游戏内AI翻译应用,至少可以让我们的“火力”更充足一点。 |
点击查看更多